01 | 2025/02 | 03 |
S | M | T | W | T | F | S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1 | ||||||
2 | 3 | 4 | 5 | 6 | 7 | 8 |
9 | 10 | 11 | 12 | 13 | 14 | 15 |
16 | 17 | 18 | 19 | 20 | 21 | 22 |
23 | 24 | 25 | 26 | 27 | 28 |
www.clicki.cn/
前些日子,學校組織了一起看了部電影/紀錄片,講述了內蒙古的一個童聲合唱團的故事,或者應該說是,這群小朋友們自己講述自己的故事。小朋友們分別來自幾個聽著不怎麼耳熟的民族,來自那片寬廣無邊的大草原,來自那些與牛羊一起生活的家庭。當他們來到北京演出,懷的是無比興奮與好奇的心情,而我們坐在講堂裏,看著他們的日子,也是如此的好奇,好奇他們的文化,好奇他們的生活。
“如果一個人不知道自己民族的文化,就會覺得很不好意思。”鄂溫克族男孩蘇文祥如是說。於是,這群小朋友,帶著他們的文化,他們的姿彩來到首都這個大城市,為陌生的人們傳誦著他們毫不陌生的文化。他們所做的,已經勝於我們忙於背誦歷史課本的很多人。
時下,外來文化充斥著本土文化,眼花繚亂之中都互相失去了自己的實體,形成一種『大雜燴文化』。學者文人們為此惋惜,甚至痛惜,說我們失去了自己的文化,失去了自己的根。於是,作為『抵抗』,便出現了一批批過分古老的事物。奧運會開幕式,讓人眼前一亮地展現出中華千古的文化。可是看著看著,我就會在想,難道中國這麼一個不斷在發展變遷的國家,到最後能展現給世人的就只剩下秦皇兵、畫卷之類的歷史了嗎?難道從清朝結束到現在的將近一百年之中,除了焰火、朗朗的鋼琴和中西合璧的『我和妳』,中國就拿不出一點現代的文明嗎?
較之而言,倫敦在閉幕之中為眾人展示的八分鐘,把倫敦現代的氣息發揮的淋漓盡致。英國倫敦不再僅僅是一片滿街都是拄著拐杖的英國紳士的土地,不再僅僅是大笨鐘和白金漢宮的標誌,更是一個在更新、在變化的國度。但是紅彤彤的巴士告訴我們,他們並沒有忘記他們的歷史,沒有捨棄他們的歷史。
見識到真正的『大雜燴文化』是在今年五月去了一趟新加坡時。中國印尼馬來西亞泰國以及英殖民時對新加坡的影響仍然無處不在,結果就是,誰都不知道新加坡原有的面貌。不能不說它是一個很現代的國家,但是沒有根源,便沒有傳承,就沒有那些濃厚的底蘊。
馬克思在唯物辯證法中說,有量變才有質變,同時我們也要學會遵循適度原則。一味地執著於過去的歷史,最後落得的結果可能只是身穿漢服走在大街上然後被罵作瘋子;只曉得現代的文明,卻沒有自己的根源,面臨的便只有是連自己是誰都不知道的窘境。只有學會融合,學會不要單方面的捨棄擁有的和到來的,我們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人,一个拥有历史而又活在當下的人。
P.S. 其實這篇是要用來交作業的,就順便貼上來了……因為最近一直在糾纏這類問題,縷清了感覺不錯。然后感謝北極熊的inspiration~